航空工業在二戰時期的發展非常迅速,即使是1945年二戰結束后,航空科技的進展也沒有陷入停滯,反而更加顯著。航空渦輪發動機的性能也就是在這幾年得到了提升,其對潤滑系統的性能也越來越苛刻。
二代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軸承轉速十分高,長期工作溫度都保持在150~200℃。當發動機減速或關閉后,發動機軸承只能依靠潤滑劑來降溫,軸承使用溫度可以達到250~300℃,傳統的精煉礦物油已經不能滿足潤滑需求。
同時,輕質的礦物油在接觸到空氣后容易氧化,導致油的粘度顯著增加,嚴重的氧化和降解問題需要一款新的潤滑油來解決,合成酯類油在這個時間走進了大家的視線。河南航材的合作伙伴美孚石油公司經過7~15年的研發終于制作市場上第一款符合MIL-PRF-23699標準的5里斯中粘度II型潤滑油——飛馬2號潤滑油。
1963年,飛馬2號潤滑油被引進國內使用,并獲得了國內航空公司的青睞。1980年初,河南航材在國內的合作伙伴石科院參照飛馬2號潤滑油,生產了一款與MIL-PRF-23699標準性能相當的潤滑油——4050航空潤滑油。這兩款產品都可以滿足二代渦輪發動機的使用需求。
河南航材網:
4050合成航空潤滑油被廣泛用于飛機潤滑
此次臺灣地區軍演的實際意義!
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在海南發射
購買網址:http://m.mtjq.cn/